逃不了的是未来 忘不却的是过去

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钱,不在爱情,而在真理。即使你想得到的是一种动物式的幸福,生活反正也不会听你一边酗酒,一边幸福的,它会时时刻刻猝不及防地给你打击。 —— 契诃夫

谁都没想到中国会发展的如此迅速,可以说中国基本就是10年一变,变得更发达了、更强大了。原本是个挺高兴的现象,但有时候并不能让人真正满意。

条件差的时候,生活十分糟糕的时候,只要有一点点好的事物,就会显得十分满足;条件好的时候,即便拥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但只要有一点点不好的事情发生,就感到十分的不愉悦。你说这不就是犯贱吗。

过年的时候,看到很多人心事重重,同龄人也好,长辈也好,似乎都有述不完的苦水,可又偏偏大家都又咽在心里。是的,能看出来,大家真的不像以前开心了。

收入水平在社会上处于中等水平可以称之为中产阶级,在中国,根据福布斯和瑞银在15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已经超过2亿,按其制定的标准,月收入大于5千但不高于3.1万,年收入大于6万但不高于37.2万元不属于中产阶级,具体根据当地社会情况。

之所以要讲中产阶级的原因就是,中产阶级在中国,有一个很熟悉的词语,叫作“小康”,两者定义差不多,但小康的标准并不一样,以城镇居民为例,主要的标准为年可支配收入1.8万元,人均住宅面积30平方米。近年来中国提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上也说明了绝大部分中国人已经过渡到中产阶级了。

对于国家来说小康社会当然是一个伟大进步,但是对于个人来讲,小康社会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阶段。小康社会的主体是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虽然可以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而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阶级,通俗点讲,就是生活上啥都不缺、精神上也有相应的尊重,但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自我,有能力去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来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人总是会向前看的,所以中产阶级可以看到资产阶级这种状态实际上正是生活中不快乐的来源,很香,但是吃不到。但中国的中产阶级和别的国家不一样。


越有钱,越痛苦

中产阶级收入跨幅还是挺大的,但却存在着越有钱越痛苦这样看似怪异的现象。中产阶级伴随着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相对应的需求和消费水平也就不同,还有日益膨胀起来的欲望,让应有的幸福感变得异常脆弱。

中国的中产阶级所承受的压力在世界上是比较大的,一方面体现在房子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孩子教育抚养上。中国的中产阶级没有发达国家那样的收入水平,但却拥有发达国家那样的房价。由于中国特别看重家的概念,宁愿买房也不愿意租房,导致在中产阶级群体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大量中产阶级选择去购房,这也是中国为何房价增长如此迅速。

央行1月底公布了《2018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及数据表,资料显示,房地产贷款2018年增加6.45万亿,同期各项贷款增量共计16.17万亿元,比值39.9%。这意味着房地产贷款增量占总贷款增量的四成,房地产仍然是新增贷款的主要投向。

18年的房地产贷款增幅实际上较17年还多了1万亿元,当然这里并不讨论其中炒房的影响。事实就是,随着中国中产阶级越来越多,购房需求越来越大,导致房价增加,房价的增加导致购房恐慌,中产阶级更愿意选择通过贷款的方式购房。可以说这不是一个良性循环,而且未来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作为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来讲,又有什么办法去解决呢。

其次,小孩的抚养成本不断增加。中产阶级往往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在小孩的抚养上面更愿意去争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培训班、私立学校。当今,有关于少儿培训班的种类层出不穷,先不谈这些培训质量怎么样,这些培训班的消费水平并不低。更何况有些家庭会给小孩报多个辅导班,这都会带来不小经济压力。

这两座大山,对于中国的中产阶级来说,是很难去轻松跨过去的。而收入相对较高的中产阶级会选择更好的房子也会孩子选择更好的教育,于是面临着更为巨大的经济压力,而更大的经济压力也意味着很难承受一些意外压力,更难去面对一些风险。在巨大的压力下,能选择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比如对无法自由的选择工作,工作的重要性会比其他要素更大,这也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也就是工作压力十分巨大,势必会影响个人的幸福感。

除了两座大山外,还有车贷、老一辈、生活支出等等。


越奋斗,越空虚

在中国,每天努力拼搏的人大约有7亿人左右,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时,精神生活越来越糟糕。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世俗化大潮铺天盖地,不仅垄断了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也侵蚀到精神生活领域。社会中开始出现了物欲主义、消费主义以及享乐主义,金钱逻辑也成为生活本身的逻辑,慢慢的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世俗化本身就是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是中国的世俗化更加凶猛。中国自古以来作为一个千年礼仪之邦,多年来一直按礼仪做事。中国古代由朱熹提出的非常著名的宋明理学,也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现在有很多断章取义的错误解读,实际朱熹的本意是指人的欲望要有一个度,并不扼杀本性,具体可百度),其他像孟子、孔子也提出过类似观点。也就是说,古时候,人的欲望是受到礼节所限制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或者教派发生了衰落,市场经济激发起人性中的原始欲望,这种没有灵魂的物欲主义便开始泛滥起来。

现今中国精神生活“乱象”,实际上与中国的文化精英有很大关系。在西方,追求真理是目的,富国强兵是它的结果。而在中国,知识精英们提倡任何主义或者精神的出发点是功利主义,标准是灵不灵。所以,中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是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地区,庙里的香火越是旺盛,各种祭祀和宗教仪式越是隆重,带有功利的目的、物欲的期望,早已与纯粹的精神信仰相距遥远。

没有精神生活的生活,从何去谈幸福,只是在物质当中不断麻痹自己而已。


越年轻,越承压

从部分90后以及之后的00后10后开始,基本是活在温室之中。温室有好处也有坏处,避免了不良伤害,确保健康成长,但也因此难以适应步入社会后所承受的痛苦。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当今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大,物质的不断丰富,带来了色彩斑斓的生活。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么发展,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未来有接受过教育的人群越来越多,未来的竞争更加激烈也更加残酷。随着市场逐渐饱和,慢慢进入到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脑袋空空是很难在未来的社会上站住脚,只能通过大量学习消化,再不断总结改进从而达到不断提升自我的目的。

如今对于未成年人的矛盾在于,越来越舒服的温室般的成长环境和不断严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上的冲突,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要么温室里长出一颗极为强壮的大树,要么长出一朵弱不经风的小草。两极分化的情况变得更加突出。当然,这也是很多家长为何要给小孩更好教育的原因。

但是,人这种动物还是和其它动物一样的,一旦无忧无虑了起来,也便变得慵懒了起来。自私仍性不懂规矩,熊孩子就是这种环境下诞生物,不加以正确教导,肯定越来越糟糕。再加上现在社会诱惑如此之多,还能不能抵挡住如此多的诱惑,而且还要坚持那么多年。

过年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家里长辈聊起过这样的人,不得不说,这类人变得越来越多了。而这就是温室下出生又经不起社会摧残的产物,而这种现象在未来更加严重。你只需要看看你自己周围的小孩就知道了,他们永远不会明白,未来他们将会面临多大的风浪。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

我们怀念曾经过去美好的记忆,又害怕去面对未来,但时间仍无情的流逝着。

人最痛苦的便是成长,越是长大,越是痛苦。

“惶恐滩前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不该是对正常生活的“吟唱”。

与其继续作茧自缚的格子生活,还不如多让心灵出去走走,感受一些不一样的空气,不要让灵魂与生命在麻木的生活里凿空。更加猛烈的风暴背后有可能藏着彩虹,舒适的温床也可能是个甜蜜的陷阱。

至少,人为物役的生活不会幸福。

留下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隐藏